目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处于高位,近期南京等多地出现本土确诊病例,已波及到17个省份。截至8月5日12时,全国现有高风险地区5个,中风险区167个,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市卫生健康委坚持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迅速激活疫情防控应急指挥体系,全系统取消休假到岗到位,进入临战状态,领导靠前指挥,突出抓好院感防控、医疗机构“哨点”作用发挥、重点人群核酸检测等六个关键环节,全力以赴做好疫情输入防范和应急处置准备工作。
突出抓好排查管控。按照“宁可信其大、不可信其小,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原则,进一步扩大排查范围,将密接、次密接人员,对7月10日以来有南京禄口国际机场经停史人员,有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的来石返石人员,本轮疫情中已经发现确诊病例的县(市、区)来石返石人员等“四类人员”纳入排查范围,及时推送人员信息,快速精准排查追踪,第一时间落实管控措施,做到了应排尽排,应管尽管,目前,上述人员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切实筑牢了“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防线。
突出抓好院感防控。召开全市医疗机构疫情防控工作视频会对院感防控工作进行再部署、再动员,要求各级医疗机构以案为鉴,深刻吸取郑州市第六医院院内感染事件的惨痛教训,把院感防控作为当前的重中之重,时刻绷紧院感防控这根弦。加强发热门诊管理,规范设置“三区两通道”,严格落实首诊负责制,确保发热和新冠肺炎疑似症状人员闭环管理,严格落实一患一陪护和核酸检测措施,确保院感防控各项制度和措施落地落细落到位,开展院感防控全员培训,持续排查各级各类医疗机构8轮次,发现问题已全部整改到位,严格执行院感事件一票否决制度,确保牢牢守住医疗安全底线。
突出抓好医疗机构“哨点”作用发挥。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均在醒目位置设立了预检分诊台,选派有经验的医务人员,严格落实预检分诊工作制度、首诊负责制,执行“逢进必测”“逢热必检”,所有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按要求设置了发热筛查门诊,配足配齐隔离观察床位、发热筛查医师、发热筛查护士,接诊发热等相应症状病人后,立即留观,就地就近登记报告,并用负压救护车闭环规范转运至发热门诊。村卫生室和个体门诊严格规范落实首诊负责制,开展发热、咳嗽等症状监测排查,详细登记患者信息,对发热患者和可疑人员及时闭环转运至发热门诊,严禁私自接诊,切实提升“早发现”能力。
突出抓好重点人群核酸检测。核酸检测是目前排查发现感染患者最有效的手段。截止目前,我市核酸检测机构达到107家,设立临时核酸检测点61个,最大单日检测能力达到41.0673万人份。严格落实23类重点人员定期核酸检测要求,2月1日至8月3日,全市23类重点人群已完成26次集中检测,累计检测446.5752万人次,结果全部为阴性。同时,为有效应对突发疫情,成立了核酸检测检测组后备队、采样人员后备队以及采样应急队,其中检测组后备队236人,采样组后备队242人,采样应急队1400余人,建立了跨片区支援机制,根据疫情形势需要可以开展跨区域支援工作。
突出抓好新冠肺炎患者医疗救治工作准备。指定市第五医院为市级定点救治医院,市人民医院建华院区作为市级后备定点救治医院。各县(市、区)指定县级定点救治医院。各级定点医院按照战时标准储备防疫物资、药品耗材,原则上不低于30天,确保一旦出现疫情能够快速反应、有效应对。进一步细化各项应急和医疗救治预案,确保一旦疫情发生,48小时内立即腾空医院或独立院区用于集中收治患者。成立73人的石家庄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遴选20名省市相关专业顶级专家,组建医疗救治专家顾问组。组建市、县两级新冠肺炎医疗救治团队19支、648人。
突出抓好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按照省下达的任务,9月底前,全市需完成12岁以上人群827.1万人的接种任务。截至8月3日24时,全市已完成一剂次接种761.86万人,剩余任务65.14万人,二剂次已经接种完成681.43万人(含一剂次康希诺),剩余任务145.57万人。下一步,将按照疫苗接种时序安排,紧盯任务目标,借鉴前一阶段疫苗接种做法和经验,细化工作方案,合理安排任务,恢复接种能力,科学设置接种点,配足配齐接种人员和设备设施,坚持精准预约,提高接种效率,规范接种实施,加强宣传引导,落实防控要求,强化医疗保障,做好人性化服务,高效安全有力有序抓好疫苗接种工作,确保在全省走在前、做表率,全面构建群体免疫屏障,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