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卫基层函〔2023〕12号
石家庄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关于印发基层卫生健康便民惠民服务
举措的通知
各县(市、区)卫生健康局,高新区、经开区社会发展局: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聚焦群众看病就医“急难愁盼”问题,切实提升群众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获得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便利度和获得感,根据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关于印发基层卫生健康便民惠民服务举措的通知》(冀卫基层函〔2023〕14号)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了2023-2025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便民惠民服务举措,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各县(市、区)要结合辖区实际,进一步细化或丰富便民惠民服务措施,推动基层卫生健康服务更加均衡覆盖城乡社区居民,提升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
石家庄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3年9月11日
(信息公开形式:主动公开)
基层卫生健康便民惠民服务举措
为进一步方便城乡社区居民就近、便利获得基本医疗和卫生健康服务,提升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促进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走深走实。特制定2023-2025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便民惠民服务举措。
一、推动预约号源向基层下沉
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和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牵头的三级、二级医院预留至少20%的门诊号源优先向辖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放。预约门诊号源应由指定科室或专人负责,优先建立信息化专属预约机制,可通过指定就诊时间或门诊直接分流的形式,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辖区常住居民提供上级医院专科门诊预约服务。充分发挥家庭医生在预约转诊、检查、住院床位等方面的作用,并推动不同机构间检查及检验结果互认共享。
二、鼓励中高级职称医师值守基层门诊
根据群众需求,提升门诊服务质量和首诊水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应通过内部挖潜、合理调配人员以及县(市、区)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统筹二、三级医院、县域医共体(医联体、医疗集团)资源等方式做到每周至少 3 个工作日有一名主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职称以上临床专业技术人员在机构值守门诊服务,解决群众就诊中的专业问题,促进分级诊疗和基层首诊。脱贫县的乡镇卫生院可根据实际通过远程诊疗等方式予以实现。对于有转岗意愿的中、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应结合实际情况,条件允许应给予大力支持,优先提供或向上级申请全科医生转岗培训。
三、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首席专家工作室建设
坚持以基层为重点、防治结合的原则,以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全周期健康管理为突破口,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首席专家工作室、医防融合工作室和健身与健康融合中心,持续推进慢病医防融合工作。首席专家每周固定时间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诊,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二、三级医院专家的优质服务;参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为居民提供主动、连续、综合的健康责任制管理;开展双向转诊工作,在派出医院开辟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协调医院明确专人负责社区患者的转入和安排医院康复患者转到社区进行康复,切实增强基层百姓健康的获得感、幸福感。
四、发挥家庭医生团队“健康守门人”作用
强化家庭医生和签约居民的联系,通过电话、微信、短信或区域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信息平台每季度至少联络一次。鼓励县级医疗卫生机构与县域内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共同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落实《河北省长期处方管理规范实施细则(试行)》规定,乡镇卫生院与县级医院实现用药目录衔接统一、处方自由流动,保障签约居民用药需求。在保证用药安全的前提下,为病情稳定、依从性较好的签约慢性病患者提供长期处方服务,家庭医生可开具4~12 周的长期处方,应指导服务对象做好服药期间的药品储存、安全用药、不适随诊。在确保信息真实和用药安全的前提下,对高龄、卧床等行动不便的慢性病签约患者,经患者本人授权后可由家属代开药。到2025年,全部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要提供长期处方服务。
五、加强洪涝灾后医疗卫生服务全覆盖
结合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进一步细化就医管理措施,开展对老、幼、病、残、孕等灾后重点人群健康管理服务工作,对独居老年人等特殊群体实现签约服务全覆盖,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做好健康管理服务和健康监测,畅通双向转诊通道,做好分级诊疗衔接,引导村(居)民提高个人健康意识,做好灾后传染病自我防护。统筹调配灾后重建地区的医疗资源,组建医疗救治小分队,合理设置派驻医疗点,加强基层全科门(急)诊管理,做好预检分诊和流程管理,强化医疗物资配备,做实基本医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切实满足人民群众诊疗需求。
六、深化“一老一小”重点人群健康服务
进一步摸清“一老一小”服务对象的人口底数,结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紧密衔接,努力做到应管尽管、规范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建立并及时更新辖区 65 岁及以上重点人群健康服务台账,加强主动联系和动态服务,对65岁以上老年人中合并基础疾病的落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覆盖,对“红色标识”人群定期开展随访,加强健康监测、转诊转介、基础病用药指导和健康教育等服务。鼓励有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设置老年人友好服务岗位或窗口,为老年人提供便利就医咨询导诊、收费窗口以及自助信息设备、手机终端等协助办理服务。
七、延长城市社区门诊服务时间
鼓励各县(市、区)在无急诊服务且诊疗量较大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优化门诊服务时间,通过建立基层弹性工作机制,根据季节性作息时间,结合服务能力提供延时服务1~3小时,或在节假日、周末等增加门诊服务时间,有条件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开通夜间门诊,实行24小时值班,保证24小时应诊,方便社区居民尤其是上班、上学等人群在家门口就近获得基本医疗、基本公卫、家医签约、健康咨询等服务。对提供延时服务的基层医疗机构要及时公示服务时间,对延时服务的工作人员要给予必要的补休轮休或补助。
八、推行“先诊疗、后结算”便民措施
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全面推行辖区常住或参加基本医保的居民门急诊、住院就医过程中“先诊疗、后结算”一站式服务方式,提供多种付费渠道和结算方式。支持村卫生室通过实行乡村一体化管理等多种方式纳入当地医保定点管理,方便群众就近看病开药。
九、优化基层预防接种服务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疫苗预防接种门诊全面推行预防接种分时段预约,结合服务能力、辖区居民服务需求、日常作息时间等,提供预约周末疫苗接种服务,合理分配周末预约号源,对工作人员合理安排值班和轮休。鼓励有条件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积极建设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优化分时段预约、扫码取号、候诊登记、电子核签、留观等接种流程,实现预防接种全流程的质控优质管理,完成日常接种、定期查漏补种工作。
十、为慢病患者提供医防融合一体化服务
结合医防融合一体化服务模式和家医签约服务,设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等慢性病初期患者实行健康教育、预防干预、临床诊断治疗、随访管理、监测评估等一体化服务管理。为慢性病患者提供运动健身、饮食营养等非药物处方和戒烟、限酒、“三减(减油、减盐、减糖)等建议,通过健康讲堂、健身课堂,健康宣讲进社区等方式,帮助其通过适量运动、健康饮食等方式控制肥胖等危险因素,恢复并保持健康状态。
十一、改善基层就医服务环境
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推行“一人一诊室”,保护患者隐私,维护就医秩序。为方便群众就医,门诊大厅设置咨询台,提供健康咨询服务;门诊区提供与就诊人数相适应的候诊座椅,设置和完善机构内就诊指南及路径标识,并提供轮椅、座椅等服务,在环境卫生方面,加强环境整治和卫生间清洁工作,保持就医环境干净整洁,门诊公共卫生间做到有流动洗手水、有洗手液(皂)、无异味,有条件的增设自助取纸设备、隔断内设置挂钩和置物架,并设置醒目规范的温馨提示和安全防滑警示牌等标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要严格执行无烟医院规定,落实院内控烟措施。所属区域有明显的禁烟标识,室内完全禁烟,有控烟督导员。医务人员掌握控烟知识、方法和技巧,对吸烟者进行劝阻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