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关于印发2019年全市卫生健康工作要点的通知
发布时间:2019年06月20日 11:36
石卫〔2019〕7号
石家庄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关于印发2019年全市卫生健康工作要点的
通    知
各县(市、区)卫生健康局,委属各单位,机关各处(室):
经委主任办公会议研究通过,现将《2019年全市卫生健康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落实,确保圆满完成全年各项工作任务。
石家庄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19年3月20日
(信息公开形式:主动公开)
2019年全市卫生健康工作要点
2019年全市卫生健康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健康石家庄建设为统领,以“三深化三提升”、效能革命“三提三比”和“双问计”为抓手,树牢“大卫生、大健康”理念,聚力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提升基层卫生健康服务能力,协调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预防控制重大疾病,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推动卫生健康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为加快建设现代省会、经济强市提供坚实健康保障,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一、提升基层卫生健康服务能力
1.加强县级医院建设。按照新一轮县级医院服务能力提升工程要求,重点提高肿瘤、心脑血管、感染性疾病等诊疗能力,力争90%的疾病在县域内解决。到2020年,扶持2-3所县级医院达到三级医院服务水平,实现90%的县医院、县中医院达到基本标准。
2.提升乡村卫生服务能力。扎实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年内打造2~3个基层服务能力提升示范单位。组织实施基层服务能力提升培训,完成培训管理人员、临床医师、护士、村医1800人。指导县(市、区)做好乡村医生再注册工作,稳定补偿渠道,稳步提升村医收入待遇,落实好原赤脚医生养老补助政策。做实做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简化表卡证册,推进信息化建设,减轻基层工作负担。深入实施基层卫生人才能力提升工程,全面开展全科医生特岗计划,争取到2020年每个乡镇卫生院有1名全科医生。
3.加强社区卫生工作。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开展社区卫生人员岗位大练兵、大比武活动,培训社区康复医师、妇儿医师和心理医师各100名,选派60名优秀社区卫生管理人员赴先进地区开展学习交流。开展首席专家工作室提标升级活动,打造10个群众信赖、百姓认可、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名专家工作室。做好宣传引导,加强典型示范,组织实施第三届我最喜爱的社区医生、社区护士和家庭医生团队评选活动。
4.推开乡村一体化改革试点。在全市遴选35家乡镇卫生院与村卫生室开展一体化管理试点。通过一体化管理试点,实现人员、财务、药械、业务、准入退出、绩效考核等统一管理,使广大群众能够就近享有安全、有效、便捷、经济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为分级诊疗制度打下坚实基础。
5.推开医联体建设。按照“规划发展、分区包段、防治结合、综合监管”原则和“验收一批、整改一批、建设一批”总体思路,在全市推开医联体建设,实行人、财、物统一管理,实现医疗卫生资源上下贯通。打造新华医疗集团和高邑县紧密型医共体试点,建设25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二级以上医院组建的紧密型医联体。建立牵头医院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派驻医务人员制度和考核评估机制,强化对医联体的监管,保障医联体良性运行,最终形成预防为主、防治融合、急慢分治管理服务模式。
6.提高卫生健康信息化水平。深入开展“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活动,搭建市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与15所县办中医院的卫生专网,实现市办8所医院与全部17所县级医院、15所县办中医院间就诊记录、用药处方、住院记录、检验结果等诊疗信息的互通共享。打造“石家庄智慧健康便民服务网”,推广“健康石家庄”微信服务号,实现全市统一的预约挂号、电子健康档案查询、公共卫生服务等便民服务。建设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信息系统,实现病案信息在医联体间的顺畅流转。建设基本公共卫生信息管理系统,整合基本公共卫生信息与居民电子健康档案。试点开展电子居民健康卡推广应用,重点推进县(市、区)区域卫生健康信息平台、市办医院集成信息平台建设。
二、深化“四医”联动改革
7.建立完善药品管理体制机制。进一步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指导全市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全面配备685种基本药物,鼓励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共体建立药品联动管理和供应保障机制,推进实行统一的药品使用目录。完善市、县、乡三级短缺药品监测预警机制,对临床短缺药品进行跟踪监测,收集、了解和掌握短缺药品的使用和供应情况,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和分级应对措施。开展临床用药综合监测评价,进一步规范临床用药行为。充分发挥药师在药品供应保障、使用监测、合理用药等方面作用。
8.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持续深化公立医院运行、人事、分配、考核和党建等深层次改革。扩大现代医院管理试点,在巩固完善2家试点基础上,将试点范围扩大到18家公立医院,达到50%。建立健全治理体系,合理界定政府、医院责权关系,正确处理党委领导与院长负责制关系,进一步落实公立医院经营管理自主权。统筹推进试点医院章程制定,健全决策机制和人员管理、财务资产、质量控制、绩效考核等制度,提升运行效率和水平。开展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示范创建活动。深化关键环节改革,进一步巩固破除以药补医成果,完善落实政府财政投入和补偿政策,力争实现县级和城市公立医院财政总体补偿分别达到30%、5%左右。科学分解控费指标,定期监测费用情况,严格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配合做好薪酬制度改革和编制备案制管理,落实好“两个允许”,探索推广年薪制、岗位薪酬制等。强化医改年度考核,并将现代医院管理制度重点任务纳入考核指标体系。对同级公立医院开展综合绩效考核,考核结果与财政补助、医保支付、绩效工资总量以及院长薪酬、任免、奖惩等挂钩,将各项医改政策落地见效。
9.配合开展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协调配合医保部门推动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s)和病种分值付费试点,构建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原则上对单体医院,主要推行复合型收费方式;对医联体,主要实行医保总额付费,引导内部形成顺畅的转诊机制。严厉打击医疗机构骗保套保等违法行为,看好捂紧全民“救命钱”。
10.配合建立医价动态调整机制。配合医保部门,按照“总量控制、结构调整”原则,逐步理顺医疗服务比价关系,加快建立体现成本和收入结构变化的动态调价机制,并把握好调价频次、幅度和顺序。合理确定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服务价格,用好价格杠杆引导患者合理就医。
三、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
11.巩固市级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创建成果。继续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三五”行动计划,深入开展“国医堂”升级提标,在1-2个县探索开展乡镇区域中医药医疗服务中心建设,力争3个县(市、区)创建成为河北省中医药强县、5个县(市、区)通过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复审。抓好11家二级甲等中医医院等级复审工作。加强市中医药质控中心建设,进一步健全中医医疗服务的全面质量管理和全程质量控制体系。
12.强化中医药人才培养。深入挖掘整理名老中医学术思想,新建一批名老中医工作室。实施中医药人才支撑计划,选拔一批优秀中青年技术骨干赴京津知名中医院进修学习。开展基层中医药骨干培训,组织中医药适宜技术系列讲座,选拔100名社区和乡村中医药人员到市中医院进行系统培训。推进京津冀中医药协同发展,协调组织京津“国医大师”和名老中医到我市开展学术讲座、技术指导,鼓励市、县中医院与京津知名中医院开展技术协作。
13.提升中西医结合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推进中医“治未病”工程,加强市、县中医院“治未病”中心建设,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立“治未病”指导室。规范65岁以上老年人和0-36个月儿童中医药健康项目管理。深化家庭医生中医药签约服务,慢病人群中医药健康宣教、孕产妇中医健康知识干预指导和中医药妇女儿童健康管理服务等工作。
14.弘扬中医药文化。深入开展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进机关、进家庭活动,举办健康讲座不少于100场。继续在电视台、电台开办中医药健康养生栏目,做好太极拳、八段锦等中医药养生功夫的推广普及,加强“石家庄中医药”微信平台建设,做好中医药健康知识传播。推动中医药与文化、旅游等深度融合,力争建设一批省级中医药文化旅游基地。
四、推进健康石家庄建设
15.实施系列健康行动。聚焦重要健康影响因素、重点人群和重点疾病,研究制定我市《健康中国人行动计划(2019-2030年)》贯彻落实意见和政策措施,实施一批健康行动,并将开展情况、主要健康指标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绩效考核。确保“健康中国人”行动计划在全市起好步、见时效。
16.提升居民健康素养。组建市级健康教育巡讲专家队伍,开展健康教育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健康巡讲活动,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全县乡村三级健康教育工作网络,规范健康教育指导员队伍管理,充分发挥健康教育指导员的作用。建立以医疗机构和健康教育机构为主体的健康教育园地。强化12320卫生热线服务,提升服务能力。进一步扩大“三减三健”行动覆盖范围,推动全民健康与全民健身深度融合,举办好燕赵健康大讲堂等活动。
17.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持续改善城乡环境面貌,深入开展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活动,6月底前通过省级技术评估,力争12月底前通过国家暗访评估。围绕控烟履约狠抓无烟环境创建,开展控烟宣传,组织好无烟单位创建和公共场所控烟履约工作。持续加强病媒生物防治,组织除“四害”统一行动,科学指导防治活动开展。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开展农村“厕所革命”,逐级开展培训、技术指导和宣传发动。持续推进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使城乡生产生活环境更加整洁有序、健康宜居。
五、打好健康脱贫攻坚战
18.抓好政策落实。继续做好先诊疗后付费、大病专项救治、慢病签约服务、对口支援等工作。组织做好三级医院“组团式”对口帮扶贫困县县级医院,实施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提升“春雨工程”,实现派驻医院重点学科带头人、管理人员和护士长全覆盖,远程医疗覆盖全部贫困地区乡镇卫生院并向村卫生室延伸。农村贫困人口大病集中救治病种增加到21种,确保救治完成率95%以上,实现大病集中救治工作规范化。开展贫困人口医疗救治住院病历诊疗合理性评价工作,规范医疗机构诊疗行为。
19.加强督导和宣传。加强日常督导,完善分包负责机制,每季度对分包县(市、区)开展一次检查。加强问题整改,坚持标本兼治,确保各项工作落地落实。加强健康扶贫政策宣传,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宣教,提升贫困人群政策知晓率。
六、抓好重点项目建设与京津冀协同发展
20.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市第一医院赵卜口院区项目建设工程年内全部完工。加快推进新建市儿童医院(市妇幼保健院)项目建设,配合相关部门推进项目主体工程年底完工。强化县级中央预算内投资建设项目监督,推动2017年前列入投资计划的在建项目年内全部完工,2018年列入投资计划的建设项目年内全部完工,2019年批复的投资建设项目全部开工建设。
21.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实现协调组织新突破,力争2019年以市政府名义与京津卫生健康部门签署医疗卫生合作框架协议。借力雄安新区建设,依托重点合作项目,探索组织京津知名医疗机构与市、县医疗机构多种形式的对接活动。巩固深化市一院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胸部微创协作中心,市二院举办第六届石家庄国际糖尿病论坛,市四院建设京津冀妇女与儿童保健专科联盟等一批合作项目。积极推动市三院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管外科开展技术合作,市五院建设“全国人工肝及血液净化技术示范中心、肝衰竭救治中心、北京医院肿瘤微创治疗石家庄分中心”等项目签约落地。
七、做好疾病预防控制和公共卫生工作
22.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均项目经费提高到60元,实现14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覆盖常住人口。推行互联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抓好糖尿病管理专项试点。加强学校卫生工作,做好全市儿童青少年近视监测、学生常见病和健康影响因素监测及水和环境卫生监测工作。加强疫情监测预警和规范处置,强化各部门联防联控机制,做到互联互通,共同防控。加强预防接种规范管理,强化疫苗接种和冷链管理,6月底前,城市主城区推行“互联网+预防接种”,推进“五码联动”管理(疫苗追溯码、疫苗产品编码、冷链设备编码、接种儿童代码、接种医生代码),实现预防接种信息全流程管理,确保预防接种安全。
23.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创新艾滋病防控“线上线下”干预模式,提升艾滋病防控干预的可及性和有效性。创新结核病综合防控“六精准”(精准检测、管理、处置、分析、督导和宣传)工作模式,提升基层结核病综合防控能力。加强流感动态监测,继续保持人感染H7N9病毒、手足口病、鼠疫防控高压态势。深化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规范管理,推进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推动石家庄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探索社会心理服务模式。加强地方病防治,稳步推进全市地方病防治工作深入开展。
24.加强妇幼健康保障。推进妇幼保健机构标准化建设,开展“互联网+妇幼健康服务”,改善服务流程,优化中间环节,提升群众就医满意度。做好贫困地区农村妇女两癌检查和儿童营养改善等项目,落实《母婴安全行动计划》,推动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对首次建档的孕产妇进行妊娠风险筛查评估和5色分级管理。推进孕产妇和新生儿危重症救治工作,健全危重孕产妇转会诊机制。落实健康儿童行动计划,强化出生缺陷综合防治,继续做好出生缺陷三级预防工作。实施好各类预防筛查免费检测等妇幼公共卫生项目,规范《出生医学证明》等法律证件的管理。
25.加强职业病防治。加强职业健康监管执法机构和队伍建设,形成职责明确、运转高效的职业健康监管体系。开展重点职业病监测、专项调查、职业健康风险评估。开展尘肺病攻坚行动和矿山、冶金、化工、建材等行业的专项治理。强化源头控制,抓好“三同时”监管,消除职业病危害。开展职业健康知识宣传培训、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和现状评价,创建健康企业。
八、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
26.实施改善医疗服务行动。推进医疗机构特别是三级医院开展分时段预约诊疗服务,力争到2019年底,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全部实现分时段预约诊疗,预约时段精确到30分钟以内。三级医院针对肿瘤、疑难复杂疾病、多系统多器官疾病等,推广多学科诊疗模式(MDT),主动调整门诊病种结构。推行日间手术,逐步扩大日间手术病种范围,缩短平均住院日和手术等待时间。结合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开展“优质服务暖民心”行动,改善患者就医感受,打造优质、精准、有温度的医疗。
27.加强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组织开展病历、处方及医疗技术的诊疗合理性评价,进行全市范围的限制类医疗技术专项检查,规范诊疗行为。加强“三基三严”训练,开展岗位技能竞赛,加强病历书写、医务管理、医疗纠纷典型案例点评等主题培训。规范临床护理技术操作,评选优质护理服务先进岗和示范岗。动态管理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发展情况,对2015年度市级建设项目单位进行终期评估。指导拟开展等级医院评审医疗机构工作,补充等级医院评审专家库成员。推动落实医疗质量核心制度,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单病种质量控制等措施,规范高值耗材应用,完善医院评审评价制度,推动优质护理服务向门急诊、手术室等非住院岗位延伸,进一步筑牢医疗安全底线。
九、做好人口监测和医养结合,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28.实施好全面两孩政策。加强与教育、民政、人社等相关部门协作,制定完善全面两孩配套政策措施。加强性别比综合治理,完善计划生育家庭扶助制度和特殊家庭扶助关怀政策,协调推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工作,广泛开展关爱女孩、创建幸福家庭等活动。巩固计生服务管理改革成果,大力推行网上办事。有序推进计生协改革,6月底前出台市级改革方案,12月底前县级出台改革方案。深化落实“六大任务”,完善“11229”亲情关爱服务模式,做好计生家庭意外伤害保险、“天使圆梦”爱心助学、幸福工程救助贫困母亲等项目。
29.强化人口监测。完善人口信息共享机制,健全人口信息采集制度,做好人口形势分析,密切关注全市人口发展态势。结合新形势新任务,研究建立健全人口监测制度,明确监测内容、手段、主体,加强监测成果开发。推动跨部门信息互通共享,做好年度国家流动人口动态监测。
30.推进母婴设施建设。启动母婴设施提标升级活动,组织实施母婴设施星级评定,打造一批高品质的样板工程。坚持跟踪问效,将母婴设施建设使用情况纳入文明城复核、卫生城创建等活动内容,坚持同部署、同督导、同考核、同问效,把母婴室建设使用情况纳入市级公立医院综合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列入卫生计生服务回访工作内容。努力提升母婴设施品位和档次,打造群众满意工程。
31.推动医养结合。强化养老机构医疗保障功能,鼓励支持内设医疗机构建设,引导执业医师到内设医疗机构多点执业。拓展医疗机构健康养老功能,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设立养老机构或开设养老床位。整合医养服务资源,会同民政部门发展“两院一体”(卫生院和养老院),为老年人提供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及整合型照顾服务。探索卫生室托管幸福院,带动农村医疗和养老资源有效整合。深化医疗养老合作机制,鼓励医疗卫生机构与周边养老机构开展多种形式合作,二级以上医院与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开展对口支援、合作共建,提升养老健康服务能力。高标准打造全省首家安宁疗护中心,社区养老中心医疗服务覆盖率达到90%,争创国家级医养结合优质服务单位。
十、强化卫生健康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建设
32.开展效能革命“三提三比”活动。加强全市卫生健康系统效能建设,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把“提升保障能力,比发展水平,让群众看病就医更加满意放心;提升服务质量,比服务品质,让群众感受更加舒适贴心;提升办事效能,比办事效率,让群众办事更加便捷省心”活动(简称“三提三比”活动)不断引向深入,打造站位有高度、办事有速度、服务有温度的卫生健康队伍,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33.深化“双问计”工作。围绕2019年工作重点,制定问计计划,坚持领导带头,拓展问计活动范围,争取上级在资金、人才队伍和学科建设、科技创新和项目安排等方面对我市卫生健康事业的支持力度。通过问计社会各界,加快群众关注度高、反映强烈的问题解决,推动合理化意见建议的吸收采纳和落地见效;继续开展窗口满意度评价活动,进一步提高窗口单位工作效能和医疗服务质量,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34.加强人才与学(专)科建设。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以全科医生、儿科、妇产科、精神科医生等为重点的卫生人才培养,探索绿色通道引进高层次人才机制。提升科教能力,围绕提升重大疾病防治能力,推进医学科技计划项目实施。加强适宜技术推广应用,助推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大力促进优秀、成熟、适宜的科技成果和技术向基层推广普及。继续通过规范化培训、助理全科医生培训、转岗培训、订单定向免费培养等多种途径,鼓励支持市内医疗机构开展交流合作。遴选优秀中青年学科骨干和后备带头人赴北大医学部进修。打造更多省级重点学(专)科,增强医院竞争力。完善生物安全管理体系,协调省直相关部门建立市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组织机构。鼓励各医疗卫生单位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搭建国际合作平台。
35.加强卫生法治建设。制定出台加强医疗卫生健康单位法治建设实施意见,健全完善卫生健康执法网络,全面推行“三项制度”和深化“放管服”改革,实现精准放权、有效监管、服务便利。全面整治优化营商环境,最大限度方便企业和群众。改革完善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制度,优化协调机制,构建综合监管格局。持续深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全方位摸排线索,组织开展医疗违法、儿童近视康复、星级酒店卫生等集中整治行动。加强医疗卫生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实施涉医违法犯罪和非法行医联合惩戒,营造良好服务环境。创新“互联网+卫生监督”模式,打造“智慧卫监”云管理平台。打造全市卫生监督执法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调度系统,融合手持执法终端和市县两级视频对接功能,做到“信息聚集、实时跟踪、精准指挥”。
36.防范风险隐患。全面深入排查重大传染病流行蔓延、突发急性传染病暴发流行、群发职业病(职业性中毒)、公立医院债务和因医疗纠纷、自诉疫苗受害者群体、失独人员群体大规模集聚上访等公共卫生安全领域风险隐患。对排查出的风险,逐一列出风险防控任务、目标、措施、责任,逐一建立问题清单、措施清单、责任清单、效果清单,坚持边查边改、立行立改,坚决防止漏管失控。
37.加强卫生应急保障。整合现有资源,组建省级区域(石家庄)卫生应急队伍,满足区域重特大突发事件应对工作需要。调整完善市、县级卫生应急队伍,强化培训演练,做好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准备和紧急医学救援工作。加强区域、部门、专业间合作,及时妥善处置各类突发事件和传染病疫情。提升全市急救能力,提高急救站点软硬件水平,做好院前急救信息化建设升级改造工作。以胸痛、卒中、创伤等急危重症救治中心为重点,统筹市、县医疗救治资源,建立急救网络体系和“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上下联动”急救模式。做好重大活动、重要会议医疗卫生保障工作。
38.加强财务管理。落实《医疗卫生领域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争取专项资金,加大重大疾病防控、妇幼健康、卫生应急、中医药等重点项目投入。推进公立医院长期债务化解,推进实施政府会计制度。做好卫生总费用核算,研究分析费用结构及政策影响。提高预算管理、成本管理、绩效管理水平。加强项目日常督导,强化项目资金绩效考核。
39.加强信访稳定工作。坚决落实“当好首都政治护城河”“北京不能去、省际不能串、省内不能聚”总体要求,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加强信访规范化建设,严格落实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和包案制度,完善协调联动机制,积极化解信访积案,依法分类处理群众信访问题,确保全系统和谐稳定。
40.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深刻汲取近期各种重大安全生产事故惨痛教训,坚决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健全预防控制体系,强化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开展危化品、实验室生物安全专项整治,推进消防安全标准化、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确保全系统安全生产工作万无一失。加强保密和档案管理工作,确保全系统不出现泄密事件。
十一、加强党建工作
41.加强党的建设。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深入推进《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等文件贯彻落实,开展“党建质量提升年”活动,全力推进公立医院党的建设,按时间节点完成公立医院党建33项重点任务,严格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严把选人用人关口,选好配强领导班子,注重将政治强、促改革、懂业务、善管理、敢担当、作风正的人选进医院党政领导班子。建强医院基层党组织,坚持应建尽建原则,将支部建在科室,并探索建立“把业务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医疗、教学、科研、管理骨干”“双培养”机制。做好老干部服务工作。
42.强化廉政建设。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深入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分工负责制和“一岗双责”,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一以贯之正风肃纪,抓好作风建设,深入推进以案治本长效机制落实。抓好巡视、巡察反馈问题的持续整改落实。深化纠正“四风”和作风纪律专项整治。
43.加强行风建设。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新时代卫生健康职业精神,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建立监督激励和考核评估机制。严格落实医疗卫生行风建设“九不准”,开展医疗卫生领域“微腐败”专项治理,严肃查处滥用药、滥检查,“术中加价”“搭车售货”等损害群众利益行为,营造行业清风正气。
44.抓好意识形态工作。落实党组抓意识形态的主体责任,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党组织理论学习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度,制定并严格落实年度理论学习计划。坚持会前学法,广泛开展典型宣传和形势政策宣传,深入挖掘推荐、精心组织培育具有鲜明行业特点的“最美医生”“最美护士”,宣传传播卫生健康行业正能量。完善舆情监测与反馈机制,提升舆情监测、研判、预警、调控和引导能力。
45.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卫生健康文化建设,通过建设文化长廊、印发宣传手册、组织健康论坛等活动,全面宣传贯彻健康中国战略理念,为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的医者理念驻入新的时代“大健康”内涵。巩固医院窗口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完善长效机制,抓好省、市文明单位、文明医院创建活动。通过设立学雷锋志愿服务岗、党员示范岗等,开展各岗位规范化、科学化、温馨化服务,打造具有卫生健康特色的惠民便民志愿服务项目和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