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
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是深化医改的重要探索和制度创新,是促进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和资源下沉,提升县域医疗服务体系整体效能的重要举措。2023年以来,我市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持续发力,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让基层群众不出县、少花钱,就能看好病。
我市强化组织领导,健全体制机制,组建评估小组,全力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各县(市、区)持续加大信息化投入,搭建了医共体信息化平台,发挥远程心电、影像和会诊等功能,建立和完善了区域统一的医学影像、检查检验、病理诊断和消毒供应等资源共享中心,加快推进医院病历、检验、影像等信息系统在基层应用。通过信息化系统,乡镇卫生院以前无法开展的医技检查项目可以随时启动远程会诊服务,截至目前,已完成远程心电诊断4.9万余例,远程影像诊断3万余例,远程会诊1000余例,实现县、乡、村数据互联互通和检查检验结果互认,达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除此以外,我市还借力市属医院提升县级医院服务能力,在市人民医院、市三院、市妇产医院等市属医院对口帮扶下,共建成了省级重点专科7个,市级重点专科70个,三、四级手术比例提升9.21%。优质医疗资源有效下沉,县级医院累计帮助基层开展新技术、新项目208个,开展专业技术培训1200余次,培训人员2.4万余人次,建立联合病房172个,向乡镇卫生院派驻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8000余人次,其中336人常驻乡镇卫生院。县级医院向基层下转患者一千余人次,基层向县级医院上转患者三千余人次,县域内基层诊疗量占比提升13.73%,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使用率提升27.23%。有效提升基层卫生健康服务能力和服务体系整体效能,更好地落实分级诊疗制度,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
截至2023年底,我市实现了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全覆盖,16个县(市、区)共组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25个,覆盖196所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共体运行管理更加高效,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健康管理精准实施,财政保障和医保支付可持续。分级诊疗便捷有序,县域内群众医药费用负担得到合理控制,群众获得感明显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