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今天天气:
 
当前的位置:
对石家庄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第178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2-06-29来源:市卫健委

魏芳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提高县(区)级公立医院综合医疗水平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县级医疗机构基本情况

石家庄为河北省省会,地处河北省西南部,东与衡水接壤,南与邢台毗连,西与山西为邻,北与保定交界,距首都北京273公里。辖区总面积15848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2206平方公里。共辖10个区、11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常住人口1039.42万。目前,在城市区,按照3-5万人口设置一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口较多区域设置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原则,共设置社区卫生机构228所(其中中心60所,站168所)。在农村地区,按照每个乡镇设置一所政府办卫生院、500人以上行政村设置标准化村卫生室并“一村一室集体举办”的原则,共设置乡镇卫生院195所,村卫生室3972所。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比较健全,全面实现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全覆盖。

增投入,确保公立医院公益性。

按照“强化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总体要求,结合我市省级医院、部队医院较多,城市公立医院整体发展和收入能力受限,加之取消药品加成收入后,城市公立医院中发展和收入能力相对较强的综合医院的综合补偿率仅达到70%左右等实际情况,一是多方位、多渠道支持公立医院基本建设、学科发展、人才培养和能力提升。2021年以来,共争取专项债券22.7亿元,推动市第二医院口腔医院、河北省重症肌无力医院和县区级医院等26个项目建设;市级安排拨付涵盖67个学科建设补助资金300万元、卫生健康人才培养补助资金304万元,支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万名医师支援农村等项目开展。二是发挥价格、医保、政府投入联动作用,建立财政对公立医院取消药品、耗材加成的合理补偿机制。全年市级财政落实补助资金551万元,市级所有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全部实现了药品和耗材零差率销售。三是推进提升医保服务能力,建立药品集中带量采购预付机制。市级财政全年共拨付药品采购周转金2421万元,有效缓解了医疗机构垫资压力;安排医保信息平台建设资金1055万元,医保支付方式更加规范、便捷。

三、树旗帜,提升基层医疗机构诊疗水平

一是机构提档升级。确定了“以点带面、全面发展”的工作思路,按照国家和省安排部署,全力推进优质服务基层行、社区医院试点建设和乡镇卫生院分类管理工作,着力打造推荐标准机构、社区医院、一类卫生院“三面旗帜”,通过典型示范、标杆引路,推进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档升级。截至目前,达到基本标准及以上的机构共计234所,占全市比例为91.7%,其中19所达到了优质服务基层行推荐标准,创建社区医院5所,建成一类乡镇卫生院试点单位12所,并落实市级奖补资金300万元,基本实现每县(市、区)都有至少一所示范标杆单位,并逐步推进实现乡镇卫生院错位发展、优势互补,为助力分级诊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是优质资源下沉。开展卫生下乡对口支援工作,实现了全市农村地区195所乡镇卫生院全覆盖。实施“春雨工程”,组织7所省、市三级医院对口支援贫困县的6所县级医院和64所乡镇卫生院,着力提升贫困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开展社区首席专家工作室建设,目前全市65所社区机构共建成社区首席专家工作室104个,实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覆盖,医联体牵头医院常规选派中级及以上医师进驻基层医疗卫生工作。通过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进一步增强基层百姓健康获得感和满意度。三是发挥中医药优势。依托市中医院等5家二级以上中医院组建师资库,以基层群众实际需求为导向,科学编排了25期培训课程、33种基层实践效果突出的中医适宜技术,为基层提供菜单式培训服务。选派105名中医高级职称专家组成50个专家团队进行对口帮扶,建设首席中医专家工作室。与河北中医学院共同拟定“西学中”培养计划和方案,通过线上学习、面授辅导、临床实践等方式对基层医疗机构卫生人员开展系统培养,以弥补基层中医药人才不足的问题。

四、强队伍,提高基层医务工作者待遇

落实“两个允许”要求,合理确定、动态调整公立医院薪酬水平。公立医院在保障单位正常运转和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合理确定薪酬水平,自主申报绩效工资总量,力争年底前三级公立医院人员支出占业务支出比重达到当年度全国中位值。公立医院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内自主分配,可自主设置岗位津贴、科研津贴、夜班津贴、加班补贴等体现医疗行业特点、劳动特点和岗位价值的薪酬项目,医务人员职称评价突出实践能力业绩导向,探索实行成果代表作制度,淡化论文数量要求,鼓励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扎根防病治病第一线。一是巩固村医队伍。全面推进乡村卫生健康服务一体化改革,全市195所乡镇卫生院、3972个标准化村卫生室以及全部乡村医生都实现了“十统一”管理,织牢村卫生室和乡村医生网底。乡村医生收入、养老和村卫生室运行保障等机制不断健全,村卫生室管理逐步规范化、科学化。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基本医疗服务一般诊疗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费、基本药物专项补助按时足额拨付。同步制定完善养老保障政策,引导符合条件的村医加入社会养老保障制度,落实好“赤脚医生”养老补助政策。建立健全村卫生室长效运行保障机制,将村卫生室运行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仅2020年一年就落实村卫生室运行经费资金1526.9万元,乡村医生养老补助资金2388.2万元。二是实施专项招聘。既往的调研显示,我市所有乡镇卫生院共有编制6284名,现有人员7148人,其中在编人员3757人,聘用人员3391人,空编率高达40.21%,基层医疗机构面临无人可用的窘境。针对这一问题,我们与人社部门密切合作,组织实施基层卫生人才专项招聘工作,在保证招聘质量的同时,取消户籍限制,放宽开考比例,进一步优化招聘条件,集中补充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专业技术人员,力争通过三年时间,使人员编制使用率达到95%以上。2020年以来,我市共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招聘多人,并同步落实编制待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编制使用率稳步提升,有效解决了基层卫生人才不足的问题。三是突出骨干培养。启动实施社区卫生骨干千人培训计划,分别在市人民医院、市二院、市六院、医大一院等医疗机构建立培训基地,已经有针对性组织了妇产、儿科、心理、康复专业骨干培训330人次,结合医防结合总体要求,培训社区首席高血压医师和首席糖尿病医师200名,并先后选派60名社区卫生管理人员参加北大研修班培训。今年印发《石家庄市基层卫生百日练兵和技能竞赛活动实施方案》,按照以练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进等原则,组织乡村两级医疗卫生人员开展以提升疫情防控能力和基本医疗服务能力为主的岗位练兵。

扩编制,确保人才进得来留得住

近年来,市委编办一直高度重视并始终支持县(市、区)公立医院机构规模建设。主要做了以下三方面的工作:一是简化审批程序。对各县(市、区)申请新设公立医院事宜,按照“特事特办、加快办理”的原则,不要求“撤一建一”。2020年至今,根据县(市、区)实际发展需要,先后批复设立了鹿泉区第二医院、井陉矿区人民医院,大力支持了县级公立医院的规模建设,并加强对各县(市、区)的工作指导,确保相关机构编制落实到位,不断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升公立医院综合医疗水平。二是探索创新公立医院人员编制管理试点改革。将栾城区人民医院纳入省试点范围,在不突破编制总量和不增加财政供养人员的基础上,深化人事制度和选人用人机制改革,激发公立医院发展活力,促进公立医院持续健康发展。三是足额核定县级疫情防控编制。2021年1月,会同市财政局、市卫健委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编制事宜的通知》(石机编办〔2021〕2号),要求各县(市、区)严格落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核编标准核定人员编制,同时将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经费形式一律为财政性资金基本保证。目前,各县(市、区)疾控中心编制全部达标。关于增加县级公立医院编制,按照机构编制分级管理原则,各县(市、区)公立医院确需增加编制的,可由县(市、区)卫健局提出意见,报同级党委编委审批。

此外,大力加强医学人员培养和使用,推进全科医生等紧缺人才培养,完善医学人才培养体系。积极推进“名医工作室”建设,力争年内建设市级重点“名首席专家工作室”5所左右。做好基层能力提升培训项目工作。年内培训140名全科医生。启动实施社区千人骨干培训计划,针对基层急需的糖尿病、高血压、康复等专业,每年选取骨干人员在市属医院设立的培训基地开展学习,每年培训200名、力争5年内培训达到1000人以上。

下一步,我们将针对魏芳代表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千方百计的增加医护人员的收入。继续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减小医院创收压力,给医务人员创造一个一心一意追求技术上精益求精环境,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不断的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上来。加强医学科普知识教育,增强科学的防病治病意识,向全民普及最基本的医学知识,提高全民健康意识,减少医患纠纷,进而使得医务工作人员更好的为人民健康服务。

copy©2024 石家庄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冀ICP备10208357号-6 网站标识码:1301000024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188号  | 网站地图
公共卫生服务热线:12320
医师资格考试、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报名咨询电话:0311-67502380、83991212(工作日)
冀公网安备 130108020008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