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改革促发展 以发展促提升
井陉卫生健康事业步入高质量发展轨道
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加快建设分级诊疗体系,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近年来,井陉县聚焦提升百姓健康福祉,大力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以县域医共体建设为切入点,抓龙头、强枢纽、固网底,基础设施、技术水平、服务能力实现了突破创新,全县卫生健康事业步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一、抓投入提档升级,奠定卫生健康发展之基
井陉县辖17个乡镇321个行政村,总人口33万,常住人口25.1万人。全县有县级综合医院1家、中医医院1家,有乡镇卫生院17个、村卫生室318个。该县始终坚持政府主导投入发展,先后投资5.73亿元完成井陉县医院新院区建设,并对旧院区实施改造提升,上设备、上技术、上人才,目前已建设成为拥有开放床位700张、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年门诊量约60万人次、年手术量1.3万余台的三级综合医院;2020年投资2.6亿元完成井陉县中医院整体搬迁,新建的井陉县中医院占地50亩,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其中建设布局的中医药文化园成为弘扬优秀传统中医药文化的窗口,是县城建设的一道靓丽风景。目前,2所县级医院均已成为石家庄市西部区域诊疗中心,并分别牵头乡镇卫生院组建了县域内2个紧密型医共体。与此同时,在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在原有基础上全部完成基础改造和设备更新,服务能力显著提升,“枢纽”“网底”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的蜕变升级,为该县卫生健康事业长足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抓“龙头”增强内涵,打造技术水平新高地
为保障县域内群众看上病、看好病,有病最好不出县,井陉县医院和井陉县中医院围绕“科教兴院、人才强院、专科活院”的发展理念,不断深化医疗创新,持续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全力做好医疗惠民攻坚战,致力于成为县域内及省会周边群众信赖的医疗首选地。
井陉县医院先后引进天玑骨科机器人、关节外科机器人、德国蔡司骨科显微镜、超声骨刀以及海扶高强度聚焦超声肿瘤治疗系统、石墨烯能量舱、128排螺旋CT、GE3.0T核磁共振等先进设备,能够开展经皮脊柱内镜技术及微创脊柱手术、髋膝关节置换术、膝关节单髁置换术、机器人辅助下脊柱创伤以及胸腔镜食管癌切除、胸腔镜单操作孔肺叶、肺段切除、腹腔镜下肾上腺瘤切除术、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海扶无创手术、射频消融术、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眼底血管造影、眼底激光、海极翼治疗过敏性鼻炎等各种微无创先进技术,建有国家工程院院士张英泽工作站和国家级王贵齐教授工作站,是国家级慢病管理建设单位、全国医院疼痛综合管理试点医院,并被国家卫健委确定为“千县工程”微创介入示范中心。井陉县医院先后被评为全国首批千县工程示范单位、河北省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样板医院、石家庄市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试点医院、石家庄市西部医疗中心,成为全市唯一一家入选三级医院管理的县级医院。
井陉县中医院为夯实“全国基层中医药示范单位”“河北中医强县”的根基,全力打造中医药特色品牌,目前,该院已经成为国医大师李佃贵驻中理论实践基地,拥有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武小妮传承工作室,并在全市率先建成中医适宜技术服务基地,并成功举办了石家庄市西部区域“中医适宜技术进万家”才艺大赛。今年又投资100多万元建立了共享中医药,把县乡村有资质的中医医师都纳入共享中药房建设,极大方便基层患者使用中医药,将53种中医适宜技术养生保健融入到慢病管理中。与此同时,井陉县作为河北省道地药材的主要产区,是30万亩连翘的主产区,素有“天然药库”之美誉。井陉县中医院充分利用洞阳坡生态经济园区、藏龙山国家连翘公园2个种植基地,开展中药材的种植。同时以西葛丹村射干、知母基地建设为依托,内引外联,助力乡村振兴,接力健康扶贫,将井陉中医药产业发展成为老百姓收入的重要支撑,同时也带动全县中医药事业创新发展。
三、抓医改优化资源,实现了群众看病有“医”靠
推进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是深化医改的的重要抓手。一是政府主导。组建成立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牵头挂帅的医共体管理委员会,由全县11个县直部门成员单位共同参与,统筹实施医共体规划建设、投入保障、人事安排、人才队伍、运行监管、绩效考核等重大事项,形成了全县凝聚“一条心”共织“一张网”同下“一盘棋”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发展局面。二是资源共享。通过采取管理、信息、急救、转诊“四个畅通”,在医共体内建立了人力资源、财务管理、医疗质控、公共卫生服务、医保管理、信息数据等十大管理中心,统一财务、人事、绩效、业务、质控、药事等管理,对成员单位统一规章制度、诊疗目录、技术规范、质控标准等,实行同质化管理,提供同质化服务。特别是投资1500万元搭建的井陉县智慧医疗公共服务平台,成为医共体建立远程影像、超声心电、检验等五大共享中心的有力支撑,实现了医疗资源的共享和合理利用,形成了“乡级检查、县级诊断、结果互认”和“首诊在基层、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的医疗格局,使患者能够根据病情在不同层级医疗机构间有序流动,截至目前,完成双向转诊共1499人次,上转419人次,下转1080人次,有3406例心电、4078例影像、300多例检验实现远程诊断,完成远程会诊168次,其中6名心梗患者因救治及时,重获新生。三是“四个下沉”。医共体牵头医院向下发力基层,推动人员、技术、服务、管理“四下沉”,极大提升了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在人员技术上,采取科室分包方式,牵头医院与成员建立对口帮扶,每周下派专家坐诊、查房、业务培训、技术指导;在科室共建上,通过建立“联合门诊、联合病房”,围绕常见病、多发病,牵头医院对成员单位开展精准培训,推广适宜技术和基础医疗设备应用等,特别是通过特色专科建设,使卫生院形成了“院院有专科、院院有特色”的发展模式;在强化管理上,牵头医院安排科主任到成员单位任业务副院长,根据各成员单位现状,为成员单位制定发展规划,将县级医院的管理理念和经验引入到成员单位,帮助成员单位解决管理上的难题,有效提升成员单位管理水平,更好保障人民群众病有所医。目前,全县共组建家庭签约服务团队228个,在提供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内容基础上,增加“居家护理”“居家药事”“居家康复”等个性化特需服务包,特别是在脱贫人口健康管理服务,完成一般脱贫户共计签约8013人,重点三类监测对象签约689人,签约率、服务率均达到100%。
全县卫生健康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健康井陉,实现人民健康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生动实践。接下来,井陉县将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持续唱响“医路向党,医心为民”,让群众在家门口“看得上病”“看得好病”,为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供卫生健康支撑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