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今天天气:
 
当前的位置:
井陉县多措并举构建县域慢病管理新格局
发布时间:2025-08-19来源:市卫健委

近年来,井陉县依托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以牵头医院慢病管理中心为龙头,以乡村公共卫生服务为基础,按照“筛防结合、分级管控、闭环管理、数值赋能、医防协同”的工作思路,多措并举构建筛查、治疗、预防、康复、健康教育的慢病管理新模式。截至目前,管理慢病患者74545人,实现了患者在基层即可享受全面高效医疗诊治的目标,提高了高危患者确诊率。井陉县医院医共体慢病管理中心在第五届县域慢病管理大会上,被授予“县域慢病管理中心”,是石家庄市第一批通过慢病评审单位。

一、建立全流程体系,实施闭环管理

在防上面,每周组织“健康大讲堂”活动,针对高血压、糖尿病、慢阻肺、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常见慢性病患者,普及慢性病防治知识,提高群众健康意识,减少慢性疾病的发生。截至目前已开展112期,累计受益人群16567人次。通过“五进活动”和“媒体活动”向群众传播健康生活理念,累计开展106场,受益人群112600余人次。在筛方面,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利用慢病管理平台,对就诊患者进行机会性筛查,利用健康体检、下乡义诊等活动进行主动性筛查,截至目前,累计慢病筛查15179人次。在诊、治方面,按照各类慢病诊疗路径与标准进行科学规范诊治。在管方面,患者病情平稳后,医护人员针对每名患者制定“一对一” ,精准个性化方案,包括:血糖、血压、运动、心理、饮食、控烟指导、复诊提醒等工作,实现医患双向互动闭环管理。截至目前,累计健康指导7446人次、电话随访21748人次、通过信息化系统,按照病种分类开展集中化随访累计291931人次。

二、推行"红黄绿"分级,动态分类管理

对筛查出的慢性病患者实行分级、分类管理。首先根据病人居住的分布情况,按照就近管理原则,结合病种和病情进行分类、分级管理。同时,根据病情的严重性,依次按照红、黄、绿进行三标管理,遵循“县管红、乡管黄、村管绿”分级管理原则,合理分流病人,通过分级管理合理配置医护人员,确保高危患者得到优先救治,让急、危、重症救治更高效,同时避免轻症患者占用过多的医疗资源,合理缓解群众就医问题。

三、信息化赋能,实现精准管理

一方面,利用慢病管理信息化系统(手机端+电脑端协同平台),医护人员可以直接用手机实时录入数据、进行现场筛查、实时转诊、健康指导等工作,电脑端可以对数据分析、流程监控、绩效考核等管理模块进行统计。各级医务人员操作直观易用、轻松上手,效率高效质优。通过智能化工具整合筛查、转诊、随访、质控等核心环节,构建”预防-诊疗-管理”一体化管理模式,为患者提供连续、精准的健康服务。信息化系统的深度应用实现了从”碎片化管理”向”全周期管理”转变,从”经验决策”向”数据驱动”转变,从”被动医疗”向”主动健康”转变。

另一方面,依托医共体建设,利用分级诊疗平台、远程影像中心、远程心电诊断中心、双向转诊平台,形成了资源共享、分工协作的管理模式,构建医共体内“乡级检查、县级诊断、结果互认”的资源共管格局,截至目前,远程心电诊断9111例,远程影像7242例,远程检验691例,有力推进了基层首诊、上下转诊的分级诊疗体系建设,提高了基层的慢病诊断水平和救治能力,惠及了更多慢性病患者。

四、开展健康宣教,提高防治意识

慢病管理中心每周三上午定期举办健康大讲堂活动,邀请相关科室主任及资历年长医师为慢病人群进行健康知识传播,深受群众喜爱;专病科室利用病友联谊会、小课堂对慢病患者、高危人群、住院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活动,介绍慢病的防治知识和急救流程,减少致病致残及发病率;与石家庄广播电台合作,每周六选派医务人员进行慢性病健康知识讲座;与各乡镇卫生院合力组建健康教育团队,开展“健康知识进乡村”活动,助力加快实现医防融合。(井陉县卫生健康局)

copy©2024 石家庄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冀ICP备10208357号-6 网站标识码:1301000024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188号  | 网站地图
公共卫生服务热线:12320
医师资格考试、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报名咨询电话:0311-67502380、83991212(工作日)
冀公网安备 130108020008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