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农工党:
你们提出的“关于关注老年人健康状况及医疗卫生状况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2023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市高度重视老年人健康状况及医疗卫生状况,紧紧围绕提升城乡居民获得感和满意度,以“一老一小”、慢病患者和妇幼人群为服务核心,以全面提高工作质量为抓手,坚持目标导向,强化组织领导,加强经费保障,创新工作举措,提高管理水平,提升服务绩效,持续推动各项工作高质量开展,群众满意度、获得感持续增强。
一、基本情况
2023年石家庄市常住人口数1060.94万人,其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占比12.85%,约136.37万人。全市现有223所乡镇卫生院、237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3748个村卫生室,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工作,为辖区居民提供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治、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健康管理服务。其中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这项工作是免费提供的,主要服务对象是65岁及以上老年人、高血压和糖尿病等慢病患者、孕产妇和儿童、残疾人等。
二、针对老年人群主要开展的工作
(一)老年人健康管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每年免费为辖区内65岁以上老年人提供一次常规体格检查,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身高、体重、腰围、皮肤、浅表淋巴结、肺部、心脏、腹部等常规体格检查,并对口腔、视力、听力和运动功能等进行粗测判断。一次辅助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空腹血糖、血脂、心电图和腹部 B 超(肝胆胰脾)检查。根据体检结果做出相应的健康指导。针对老年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每年要免费提供至少 4 次面对面的随访。每年进行 1 次较全面的健康检查。每年为老年人提供一次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定期深入社区开展健康讲座、义诊、咨询等健康教育活动。
(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市共组建了4101支家庭医生团队(其中主城区1070支),每支团队至少包括一名全科医生、一名公卫医生、一名护士和一名上级医院专家,辖区每个居民自愿和团队签订服务协议,团队突出重点人群管理,将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残疾人,贫困人口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成员以及高血压,糖尿病等作为签约服务重点人群,优先签约,优先服务及提供向上级医院转诊服务。在经过专业人员评估后,可以为重点人群提供可及的上门服务。
(三)基层就医便民举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机构设置和服务建设方面专门针对老年人开辟了一系列的敬老、爱老服务。如老年人就医绿色通道,方便老年人优先挂号、优先就诊、优先取药等。
三、加强社区医疗服务队伍建设方面
一是召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培训会。邀请16名省市级专家,围绕项目政策、组织管理、服务规范、常等方面进行授课,共计培训700余人。二是开展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及后期的治疗管理培训,依托市级医院,选派40个专家,对市县两级基本公卫专家队伍、基层医务人员开展专题培训55场,累计培训2.2万人次。三是选派骨干外出学习,先后组织120余名基层骨干赴北京、成都跟班学习,开拓了视野,拓展了思维,有力提升了医防融合、家医签约、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质量和水平。四是持续加强基层岗位练兵,与市总工会联合组织开展全市全科医生岗位技能竞赛,遴选优秀选手参加全省基层卫生技能竞赛,荣获团体、个人“双第一”,极大调动了基层医务人员积极性,提高了服务能力。五是举办运动康复、慢病难愈性创面诊疗、病例书写、心理营养、糖尿病足病等8个能力提升培训班,累计培训1244人,多维度补充了知识,提高了能力。
四、社区卫生能力提升方面
近年来,我市按照国家、省社区医院建设要求,以居民健康为中心,以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为出发点,大力推进社区医院建设。2023年新增推荐标准22家、社区医院9个、省级特色专科27个,三项指标占比均位列全省第一。我市代表河北省迎接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一致性评价取得优异成绩。主城区通过社区医院建设机构共9个,其中长安区3个,桥西区1个,新华区2个,裕华区3个。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通过社区医院建设后,承担基本医疗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防治结合功能和公益性质不变。一是进一步完善了房屋、设备、床位、人员等资源配备,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提档升级,健全了临床、公共卫生、医技等科室设置。二是提高了门诊常见病、多发病诊治能力,提供一般疾病的诊断、治疗、康复、护理服务。三是住院病房建设更加完善。主要以老年、康复、护理、安宁疗护床位为主,合理设置床位,有条件的设置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床位,不断提高病床使用效率。四是提高了中医药服务和医疗康复能力。推广中医药综合服务模式,广泛推广和运用中医药适宜技术,为群众提供中医特色服务。
五、坚持政策引领持续提升医疗质量
制定印发了《石家庄市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组织开展了石家庄市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行动,认真落实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要求,以推动医疗卫生服务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从加强基础质量、提高过程质量、完善工作机制三方面着手,开展十个专项行动,全面提升医疗质量安全水平。以加快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三大中心建设为抓手,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37个胸痛中心、29个卒中中心,22个创伤中心,率先在全省实现了三大中心县域全覆盖,急危重症救治网络进一步完善。我市全面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医保财政补助政策,对困难群众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个人缴费,按照我市巩固拓展医疗保障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关政策规定给予分类资助,确保困难群众应保尽保。
六、坚持完善银发医疗服务模式
不断优化就诊环境,针对老年人做好就诊环境的适老化、无障碍化改造。全市二级以上医院均在挂号、就诊、收费、取药、住院等窗口明显位置设置“老年人优先”标志,同时配备轮椅、平车等必要的便民设备。目前全市47家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均开设老年人就医绿色通道,不断提升老年患者就医体验。印发《石家庄市开展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设实施方案》《石家庄市进一步便利老年人就医工作方案》,以二级以上综合医院为重点,突出抓好切实解决老年人使用智能技术困难等问题,不断促进省会城市老年健康服务高质量发展,重点对医疗机构设置老年人快速就诊通道,提供多渠道预约挂号服务,优化线上线下服务流程等情况进行了现场督导,突出抓好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就医的宣传引导,提供便利的药事服务等,持续改善老年患者就医体验,不断提升老年人群看病就医获得感和满意度。截至目前,创建省级老年友善医疗机构21家(含省级医院)。
下一步,我们将以聚焦“以基层为重点”和“预防为主”方针,认真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积极创新探索,持续完善政策,不断强化举措,着力强网底提能力,加快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持续推动“一老一小”等重点人群服务向纵深发展,为推动全省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石家庄力量。
石家庄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4年6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