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进党:
你们提出的“关于加强和完善我市紧密型医联体建设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石家庄市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深化“三医”联动改革,通过系统重塑医疗卫生体系和整合优化医疗卫生资源,加快医联体建设,不断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一、组织引领,推动医联体向紧密型发展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医联体建设工作,印发了《石家庄市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总体方案》《石家庄市全面推进医联体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等一系列配套文件,坚决破除体制机制壁垒,健全管理机制,实现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急慢分治,切实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卫生健康服务。
一是完善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由县级党委领导、政府主导,机构编制、发展改革、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农业农村、卫生健康(包括中医药、疾控)、医保、药监等部门及乡镇、街道和县域医共体成员单位参与的县域医共体建设推进机制。推进机制日常工作由县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承担。将县域医共体建设情况作为各地全面深化改革和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
二是理顺议事决策机制。加强党组织建设,落实县域医共体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理顺党委与行政领导班子议事决策程序,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促改革、保落实的领导作用。县域医共体党委书记可由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兼任。选强配齐县域医共体负责人员,负责人员中要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代表。县域医共体负责人员由县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提名,成员单位负责人和班子成员由县域医共体提名并征求县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意见,根据干部管理权限任免。
三是医联体实行网格化布局。按照《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试点工作方案》(国卫医政函〔2023〕27号)有关要求,医联体实行网格化布局,即按照区域和医疗资源情况划分若干网格,每个网格内由一个医疗集团或医共体负责。市内六区(新华区、长安区、桥西区、裕华区、高新区、循环化工园区)规划4个医疗集团,新华医疗集团:由石家庄市第二医院牵头,新华区所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组成,服务区域为新华区片区;长安医疗集团:由石家庄市第三医院牵头,长安区、高新区所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组成,服务区域为长安区和高新区片区;桥西医疗集团:由石家庄市中医院牵头,桥西区所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组成,服务区域为桥西区片区;裕华医疗集团:由石家庄市第一医院牵头,裕华区、循环化工园区医院及所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组成,服务区域为裕华区、循环化工园区片区。县(市、区)方面,全市16个县(市、区)组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25个,覆盖196所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四是充分发挥专科联盟牵头医院的学科优势和辐射带动作用。强化综合服务能力,提升品牌影响力,进一步促进我市医学技术水平整体提升,同时带动基层医疗机构学科发展,建立不同等级医疗机构间分工协作机制,使区域内百姓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
二是紧盯短板,在关键节点做突破。
坚持政府主导,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目标,依据市、县医疗资源结构布局和群众需求,把医联体建设作为推进分级诊疗的重要抓手、优化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举措、转变服务模式的重要推力和提升群众获得感的重要基础。
一是加大医保支持基层医疗机构力度。根据《国家医疗保障局关于进一步推广三明医改经验持续推动医保工作创新发展的通知》(医保函〔2024〕25号)文件要求,发挥医保基金导向作用,进一步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逐步提高资源配置和服务均衡性,引导患者在基层就医。支持将符合条件的村卫生室纳入医保定点,方便农村居民就医。落实对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开展医保总额付费的要求,探索将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整体作为医保预算单位,综合考虑基金收支、人员结构、历史费用、疾病谱变化等因素,合理编制医共体总额预算指标。
二是加强内部运营管理。市医改办联合相关部门转发了河北省《关于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实施意见》。充分落实医共体在人员招聘、用人管理、内部绩效考核、医务人员职称评聘等方面的管理自主权,激发医共体运行活力和发展动力。组织开展督导调研工作,截至目前已对赞皇县、鹿泉区、井陉县、晋州市等8个县(市、区)医共体建设情况开展督导调研并反馈整改意见。组织召开了2次全市医共体建设推进会,举办了医共体建设擂台赛,活动搭建了展示平台,以赛促学、以学促建,充分调动各县(市、区)工作积极性。同时我市制定了各级各类医务人员科学的合理的绩效考核及薪酬分配制度,实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截至目前市、县全部印发公立医院主要领导薪酬改革办法,70%的公立医院主要领导实行年薪制,平均年薪23.26万元,全部由同级财政拨付到位。全市公立医院医务人员稳定收入占比提升12.1%,进一步推动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今年国家体改司、国家卫生发展研究中心、河北省副省长到我市调研医共体建设,均给予了高度评价。
三是落实分级诊疗制度。各医联体内组建业务管理部门,进行业务同质化管理,共同分工协作,坚决杜绝“跑马圈地”、“虹吸基层”的错误作法,建立重点工作跟踪和督导制度,出台医联体绩效考核制度,重点考核牵头医院资源下沉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提升情况和分级诊疗的落实情况,促进医联体落实防治结合功能。目前各县(市、区)已制定了分级诊疗目录及双向转诊操作细节。分级诊疗格局初步形成,通过牵头医院的帮扶,能够开展住院服务的乡镇卫生院达到185所,占比达94.39%,县级医院向基层下转患者2249人次,基层向县级医院上转患者8271人次,县域内基层诊疗量占比提升11.41%,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使用率提升11.03%,住院费用实际报销比提升16.81%。有效提升基层卫生健康服务能力和服务体系整体效能,更好地落实分级诊疗制度,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
三、资源下沉,大力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石家庄市围绕群众看病就医难点、堵点问题,采取多项措施,让群众及时、便捷、就近享受到安全、高效、优质的医疗服务。
一是通过开展城市三级医院对口帮扶、科室共建、专科联盟建设等,提升县级医院专科服务能力。结合县域外转率排名等因素,综合确定县域薄弱专科,通过改善硬件条件、引进专业人才、推广适宜技术、加强与上级医院精准对接等措施,增强薄弱专科疾病诊断和规范化治疗能力,在市人民医院、市三院、市妇产医院等市属医院对口帮扶下,三四级手术比例提升14.57%。
二是结合基层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增设二级诊疗科目,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立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消化及呼吸系统等专科联合门诊,不断加强住院服务,结合实际诊疗需求设置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床位,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支持开展康复、长期照护、安宁疗护等特色服务,延长服务链,推动医养融合发展。开展慢病管理中心建设,建立慢病管理中心22个,规范管理慢病患者78.42万人,其中,糖尿病患者管理23.20万人,高血压患者管理55.15万人。
三是以群众健康需求为导向,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按照“突出优势、错位发展”思路,开展专业技术培训1700余次,培训人员2.4万余人次,向乡镇卫生院派驻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2.5万余人次。基层诊疗能力不断提升,其中赞皇县、正定县被评为“2023年度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省级示范县 ”。
四、信息赋能,依托“互联网+”提高诊疗效率
信息化建设,旨在解决医疗卫生信息孤岛严重的问题,从而达到各级医疗机构信息共享、互联互通,实现“让信息多跑路、让百姓少跑腿、让医生少填表”的目的。
一是建成了石家庄市分级诊疗平台和监管平台,医联体、专科联盟实现了门诊住院上下转诊、检验检查预约等功能。各县(市、区)持续加大信息化投入,总投资约4亿元搭建医共体信息化平台,发挥远程心电、影像和会诊等功能,建立和完善区域统一的医学影像、检查检验、病例诊断和消毒供应等资源共享中心,加快推进医院病历、检验、影像等信息系统在基层应用。
二是通过信息化系统,石家庄市妇幼医联体以石家庄市妇幼保健院作为龙头医院,实现了上下级妇幼医联体机构之间的无缝对接,平台自正式上线以来,系统有效转诊量超过2000人次,有效转诊率95.7%。各县(市、区)已完成远程心电诊断6.4万余例,远程影像诊断5.8万余例,远程会诊1800余例,实现县、乡、村数据互联互通和检查检验结果互认。
三是统一药品集中采购,25个医共体均整合了省药品集中采购平台账户,成员单位在牵头医院主账户下设立子账户,建立统一的药品使用目录,由牵头医院统一采购,实现用药目录衔接、处方自由流动、同质化药学服务。
下一步,石家庄市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国家、省市重大决策部署,以推进医联体建设为有力抓手,真抓实干、奋发进取,全力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实现新突破,为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提供更加坚实的健康保障。
感谢你们对石家庄市卫生健康事业的关心和支持,欢迎你们再提宝贵意见!
石家庄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4年6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