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星光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推广三明医改经验,加快建设健康石家庄”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三医”协同发展,推广三明医改经验
一是常态化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市医保局按照“能高尽高、能保尽保”原则,调研分析其他地市相关政策,结合我市实际和医保基金收支情况,开展数据测算。一季度,规范护理、中医、产科等类医疗服务项目价格,新增、整合包括航空医疗转运在内的项目128项,修订3项,停用230项,进一步发挥价格杠杆作用,带动全市公立医院医疗服务收入占比达到31.65%,相较2022年的25.38%提升6.27个百分点。
二是全力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深入开展医保按病种付费支付方式改革,加快推进DIP2.0版分组方案落地,重点完善特例单议和预付金制度,落实中医优势和中医特色病种政策,确定特例单议创新药品16种,鼓励和引导定点医疗机构主动开展新技术、收治危急重症病人,全市符合条件的482家医疗机构全部实施按病种分值付费,病种覆盖率达98.64%,实现应纳尽纳,按DIP付费的住院参保人员数占比达96.8%。
三是坚决推动药品耗材集采提速扩面。积极跟进落实国家、省组织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累计落实集采药品19批749种、医用耗材29批263种,平均价格分别降低56.67%、70.4%,向医疗机构拨付结余留用资金7.03亿元,进一步提高医疗机构采购使用集采药品耗材的积极性。
二、推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落实分级诊疗制度
一是持续强化组织领导。市委、市政府将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纳入重点民生工作,多次召开医共体建设推进会、专题协调会,帮助解决医共体医保基金总额付费、基层医疗服务价格调整等一批重点领域、难点问题。
二是加强运营管理。16个县(市、区)组建了24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均实现五大管理中心实质化运行。24个县域医共体实现医共体内药品统一采购、用药目录衔接、处方自由流转和同质化药学服务。在优化资源配置方面,为乡镇卫生院配备CT、DR、心电一体机等设备,加快补齐基层检查检验硬件短板。在强化信息化建设方面,加大资金投入,为全市医共体建设分级诊疗系统,实现县乡两级医疗机构医学影像、心电诊断等全部互联互通。截至目前,医共体牵头医院协助基层完成远程心电诊断11.59万例、影像诊断9.5万例,为患者节省就医费用166.9万元。基层医疗机构向县级医院上转患者13073人次,县级医院向基层医疗机构下转患者33301人次。
三是推动优质资源下沉。省、市医院通过专家派驻、专科共建、临床带教等方式定向帮扶县级医院提升专科能力,赞皇县医院、井陉县医院、藁城区人民医院和元氏县医院入选县级综合医院适宜卫生技术推广省级试点医院。大力推进“县管乡用、乡聘村用”,县级医疗机构向乡镇卫生院派驻人员全年累计2.74万人次,截至目前,医共体牵头医院累计帮助基层开展新技术573项、新项目283项。
三、稳妥推进人事薪酬制度改革,逐步提升医务人员待遇
2024年8月27日印发《石家庄市市属公立医院党委书记院长薪酬改革办法(试行)》和《石家庄市市属公立医院党委书记院长绩效考核评价办法(试行)》,结合医院等级、年度考核等次、国家公立医院绩效结果等系数,核定年薪。市县两级实现公立医院书记、院长年薪制全覆盖,年薪由同级财政负担,16个县(市、区)公立医院主要负责人绩效考核已完成,已完成年薪拨付。统筹13家市县公立医院和22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开展“全员工分制”绩效改革,将岗位工作量、服务质量、成本控制、学科建设、家医签约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等重要指标转换为量化工分,构建“以绩定分、按分取酬”的精细化考核体系,鼓励“优绩优酬”,增强绩效分配公平性和透明性,其中,10家医院已完成新绩效方案试运行,8家医共体已按新方案下发绩效,截至目前,公立医院医务人员稳定收入占比达60.02%,相较2022年的48%提升12.02个百分点。
四、坚持中西医并重,协调发展
一是不断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2024年,我市获批“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4家中医医院纳入三级管理。新增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建设单位5个,省级中医优势专科10个、建设单位38个,实现了省级中医优势专科县级公立中医医院全覆盖。在县级中医院开展“两专科一中心”、标准化康复科、共享中药等建设。全市新建25家高水平国医堂和24家旗舰中医馆。
二是持续提升综合医院中医药服务能力。市第三医院、第四医院等6所市级医院被评为“全国综合(专科)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支持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三级妇幼保健院加强中医临床科室建设。将中医纳入多学科会诊体系,共同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鼓励综合医院开展中医药科学研究,支持举办国家和省市级中医药学术会议,推动中医药理论传播、促进学术交流合作、提升中医临床疗效,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三是开展“西学中”人才培养。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中医药发展战略,促进中西医结合发展,自2021年以来,我市全面启动了西医学习中医培训工作。制定西学习中医管理办法或实施方案。鼓励综合医院建设西医学习中医培训备案基地,面向相关科室西医医师开展西医学习中医系统培训。截至目前,我市前后组织3期共3345名临床医师报名参加西学中培训,力争培养一批成为能够熟练运用中、西医两种方法防治疾病及正确运用中成药、中药饮片和现代医疗技术的复合型基层中医药人才。
四是深入实施中医“治未病”工程。石家庄市中医院建成“治未病”中心,14个县级中医院设置“治未病”科。连续三年深入开展青少年脊柱侧弯防控工程,为全市青少儿脊柱健康保驾护航。鼓励综合医院注重发挥中医“治未病”优势,推广中医“治未病”理念和方法,充分发挥中医药整体优势,关注一老一小,推动建成融疾病预防、治疗和康复于一体的中西医并重的中西医融合中心。
感谢您对石家庄市卫生健康事业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再提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