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今天天气:
 
当前的位置:
对石家庄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第94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5-07-15来源:市卫健委

樊丽丽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规范和推广我市治未病健康理念落地实施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石家庄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发展,以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为主线,以深化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强化政府责任,不断加大扶持力度,持续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知晓率和满意度明显提升。治未病工作作为全市中医药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统筹推进,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预后防复中的作用。

一、加强医疗机构内部推广与实践

201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修订版)》,适用于二级以上中医医院“治未病”科的建设和管理。目前,全市二级以上公立中医医院全部设立“治未病科”。石家庄市中医院治未病科为省中医优势专科开展药茶、中药、针灸、穴位埋线、康复理疗、情志调理治疗等项目。邀请省级及以上专家开展理论授课,同时选派骨干到河南、天津等医院进修。护理人员均接受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中医适宜技术开展常态化培训与考核,每年理论操作考核2次,达到人人都会中医适宜技术。制定了预约诊疗、诊间结算、延时门诊和老年人门诊就医便民服务等措施优化服务流程。

二、借助媒体与网络平台扩大宣传范围

充分运用电视、电台、广播、报纸等多种宣传手段,传播中医治未病理念。充分发挥新媒体优势,借助微信订阅号、公众号、官方视频号、抖音、小红书等新媒体平台等发布中医防病治病科普文章、中医保健养生类科普视频等。积极与各区、县及乡镇医联体、医疗集团成员单位或合作单位积极组织开展“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活动,通过健康讲座、科普等活动宣传四季养生、食疗药膳等中医药知识,推广艾灸、推拿等中医药适宜技术,普及卫生健康知识,提升和带动公众健康管理水平。

三、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

基本医疗保险坚持“保基本”的功能定位,“治未病”相关的药品、诊疗项目、耗材等不属于基本医疗保险保障范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河北省医疗服务项目目录、河北省另收费用一次性耗材目录等目录是我市进行医保支付的依据,我市并无权限调整。相关中医药类产品或服务如需纳入医保支付范围,需向国家医保局或河北省医保局提出申请,市医保局可从旁辅助。

四、完善服务网络

石家庄市中医院目前正在开展“互联网医院”建设,计划将治未病健康管理嵌入到功能模块中去,同时具备健康评估、健康知识普及和个性化指导功能。

五、加强科研与学术交流

充分发挥中医药防病治病的独特优势和作用,组织医务人员申报各级课题项目并应用于临床,助力中医药“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领域科学研究项目创新发展。尤其在智能化的现代社会背景下,积极参与合作AI诊疗相关中医药课题研究。积极围绕体质辨识与个性化调理、节气养生与顺应自然、情志调适与心理平衡等实践方法开展各类科普宣传、学术交流会议及义诊活动,通过主动预防和科学管理,降低疾病风险,提升生命质量。

六、推广中医适宜技术

中医医院全力打造中医适宜技术实践基地,培育技术人才队伍,延伸技术服务边界。2025年至今,石家庄市中医院中医适宜技术服务人次达到55.2万余人次,实现了全院全专业中医适宜技术全覆盖。开设中医护理门诊,开展中医辨证施护,不断丰富中医护理内涵,2025年至今接诊患者2572人次,完成治疗5325 项次,新增火熨术、五行罐、火龙罐3项技术。

 

copy©2024 石家庄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冀ICP备10208357号-6 网站标识码:1301000024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188号  | 网站地图
公共卫生服务热线:12320
医师资格考试、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报名咨询电话:0311-67502380、83991212(工作日)
冀公网安备 130108020008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