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今天天气:
 
当前的位置:
对政协石家庄市第十四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第0196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5-07-16来源:市卫健委

董素平委员

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做好我市中医药传承创新工作的建议”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钥匙。收到提案后,我委高度重视,深入了解提案的内涵,研究落实的具体途径和办法,努力委员提案事项转化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生动实践

一、加强宣传教育,大力弘扬中医药文化自信

一是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深入实施。市卫生健康委联合市教育局制定印发《石家庄市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试点实施方案》,明确了发放一套科普教材、培养一批优秀师资、开设一批实验班、建设一批实践基地、评选一批精品课程、组织一场知识竞赛等“六个一”核心任务,将传统文化学习、中医药知识普及与健康生活方式培养相结合,打造特色品牌。教育、卫健两部门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特点和接受程度,设计了多元特色活动内容:如裕华区建华东路小学,通过香囊制作、童谣、标本、班会等深化认知,激发兴趣。二是中医药文化宣传阵地深入建设。2025年5月23日至5月25日,由省中医药管理局会同省文旅厅主办、市卫生健康委与市文旅局等单位承办的“养生文旅 国潮中医”2025年河北省中医药文化夜市暨百市千县中医药文化贴心惠民活动在我市正太广场正式启幕,广大市民逛夜市、看名医、品药膳、学养生。此外,在市植物园内建成占地2.8公顷的药用植物园,分区展示连翘等数十种药用植物,打造集展示、科普、观赏于一体的中医药文化特色景观节点。阵地建设成果显著。

二、加强骨干培育,大力提升中医药人才质量

一是开展优才培育。依托河北中医药大学,遴选22名中医临床骨干开展市级中医临床优秀人才研修项目。2025年5月,我委组织高水平中医专家,开展了为期4天的市级中医临床优才线下集中授课,进一步夯实学员中医药理论基础。二是夯实基层团队。组织开展2025年中药药事质量管理与控制培训,强化医疗机构中药师专业技术服务水平。积极组织基层医疗机构骨干中医师参加中医类全科医师转岗培训等系列省级人才培养,鼓励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临床医生参加“西学中”专项培养,能西会中人员逐步增加。三是加强名医传承。持续开展国家、省级、市级多层次名老中医药学术经验继承,推动中医药传承工作室建设。2025年4月6日,胡希恕经方医学培训班暨首都国医名师冯世伦传承工作室揭牌仪式在晋州市中医院举办。

三、加强特色打造,大力开展中医药标准化建设

一是发挥石家庄市中医院全市中医药服务龙头作用,借助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合作契机,提升针灸、皮肤等科室专科服务能力,逐步打造石门中医药特色品牌。二是2024年举办了全市公立中医医院高质量发展管理培训班,为中医院管理者“充电赋能”,成立医院管理委员会,签订《石家庄市县两级公立中医医院协同发展意向书》,市、县、乡业务联系逐渐精密。三在县级中医院建设“两专科一中心”4个、标准化康复科2个、共享中药房1个、治未病服务能力提升2家、公共卫生服务应急服务能力提升2家。四是加强国医堂“一堂一特色,一堂一专科”建设,提升中医药在基层医疗机构特色服务效能。2025年,我委遴选10家基层医疗机构试点建设特色国医堂,让百姓就近享有高质量中医药服务。

四、加强多元融合,大力推动中医药产业发展

一是推动中医药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市文旅局积极探索开发白鹿温泉、国大温泉等中医药特色旅游线路。线路串联知名中医药文化景点和养生体验场所,游客在游览中既能感受中医药文化魅力,又能体验中医药康养服务。加大对传统医药类非遗项目的保护力度,支持非遗传承人开展传承活动,配合省文旅厅、省中医药管理局、河北中医药大学举办培训班,培养后继人才。开展非遗展示,如张氏整骨、苍香玉屏袋等项目展示活动,吸引大量群众参观,让更多人了解传统医药类非遗技艺。

二是加强中医药产业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加大对区域内中医药产业商标品牌的推广宣传,市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以“4.26”知识产权宣传周、国家商标品牌节等活动为契机,组织有意愿的企业积极参加宣传推广活动,助力我市中医药产业商标品牌走出去,提高我市中医药产业商标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组织县(市、区)充分挖掘中医药产业地理标志优势资源,实施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项目,加大执法检查力度,严肃查处侵犯中医药产业商标权的违法行为,促进我市中医药产业健康发展。

三是持续推进中药材产业特色发展。市农业农村部门通过规划引领和项目拉动,2024年全市种植面积达22万亩,产量10.7万吨,有效带动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产业布局上,重点打造太行山区、滹沱河沿岸两大中药材产业带,集中发展连翘、丹参、黄芩等道地品种,占全市总面积95%以上,形成了井陉连翘、灵寿丹参等特色基地。在此基础上,着力建设井陉、灵寿、赞皇等优势产区,其中井陉建成最大连翘生态种植基地,赞皇等地则依托山地优势发展酸枣生态栽培,形成全国优势区,并率先发布“赞皇·酸枣仁”价格指数,同时建成了一批标准化种植基地。品牌建设方面,积极培育地标和名优品牌,井陉连翘等6个产品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6家企业的8个产品获中国有机农产品认证和绿色认证,井陉连翘、赞皇酸枣被评选为“十大冀药”产业大县,灵寿丹参被评为“特色药材”产业大县。同时,结合康养产业规划,沿太行山高速推广观赏性药材,发展集种植、加工、观光、旅游于一体的现代农业园区,拓展采摘、药膳等功能,引入社会资本,提升产业融合与标准化水平。

下一步,我委将与相关部门加强协同合作,进一步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一是会同文旅部门打造更多高品质中医药康养旅游产品,丰富旅游路线内容。二是加强人才培养,推动开展中医重点专科人才培训、系列中医药质控培训,举办中医药技能竞赛。三是加大中医药文化宣传力度,推动中医药文化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帮助青少年养成健康的行为方式和生活习惯。四是加强中医药传承创新,深入开展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积极探索符合石家庄市情的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模式。

再次感谢您对我市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欢迎再提宝贵意见!

copy©2024 石家庄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冀ICP备10208357号-6 网站标识码:1301000024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188号  | 网站地图
公共卫生服务热线:12320
医师资格考试、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报名咨询电话:0311-67502380、83991212(工作日)
冀公网安备 130108020008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