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芸、郝军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善用人才优势加强基础研究 助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承载着数千年的智慧与经验。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发展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北、视察石家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围绕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主线,大力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人才队伍进一步壮大,中医药服务能力显著提升,人民群众对中医药的获得感、认同感和满意度都有了新提升。
一是强化中医药文化宣传,讲好石家庄名中医故事。李杲,字明之,石家庄正定人,晚年自号东垣老人,是我国医学史上著名的“金元四大家”之一,中医“脾胃学说”的创始人。为了深入挖掘保护我市名中医文化思想,通过走访正定县文化馆、博物馆等地,将《河北医籍考》《正定历代名人》《中医五千年》等记载李杲生平及中医药文化思想的书籍,陈列在李杲中医药思想学术展室,充实展室宣传内容。协助拍摄纪录片《大国医·千金方》、知识讲座《河北大医李杲》等作品,寻找李杲的传奇故事,促进中医药文化的弘扬和传承。今年5月,由石家庄市评剧艺术中心创排的新编历史评剧《东垣大医》再度上演,以传统戏曲形式弘扬中医药文化,讲好石家庄故事。
二是加强中医药文化传承,深入推进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近年来,市卫生健康委会同市教育局开展了一系列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通过发放一套青少年中医药科普教材、培养一批中医药文化优秀师资、开设一批中医药实验班、建设一批中医药学习实践基地、评选一批中医药精品课程、组织一场青少年中医药知识竞赛等方式,各县(市、区)和各学校结合日常工作和教育教学实际,将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掌握中医药知识技能、培养健康学习生活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适时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打造石家庄市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特色品牌。
此外,市教育局和市卫生健康委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和接受程度,设计了不同活动内容。以裕华区建华东路小学为例,学校针对不同年龄段孩子的特点,开展了各具特色的中医药活动:一、二年级的孩子们通过彩绘植物、制作中药香囊,初步了解身边的中医药文化;三、四年级的孩子们通过创编中医药童谣、采摘中药制作标本、讲述中医名家故事,感受民族优秀文化;五、六年级的学生通过读本阅读、主题班会和学校设计的中医药游戏棋,进一步了解中医药文化,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
三是强化宣传阵地建设,促进中医药文化展示。石家庄市中医院创建成为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和省级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以岭健康城被确定为国家健康旅游示范基地,新乐市中医医院被确定为省级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神威药业在全省率先建成了中医药文化馆,新乐伏羲医药园建成并运营。我市植物园内建设有一处占地2.8公顷的药用植物园,该园利用地市差形成溪流、沿水木栈道等园艺小品,利用原有高大乔木及茂密灌木丛形成良好的要用植物生长环境,该园根据药材药性划分为八大种植分区,集中展示了连翘、丁香、枸杞、薄荷、紫苏、葛根、远志、防风、柴胡、板蓝根、太子党参等几十种药用植物,园区内还建设有植物科普展牌、历史名人雕塑等,打造具有中医药文化特色的景观节点,较好地发挥了展示中医药文化,科普中医药知识的作用。
四是加强中医药基础研究,提升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能力。积极组织我市各级医疗机构申报2026年度河北省中医药类科学研究课题计划项目,目前全市申报课题已超100项。石家庄市中医院新建外用中药制剂研发重点实验室,1人被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和河北省药监局确定为“第一批河北省中药炮制工匠师”,1人获批河北中医药大学中药制药工程与技术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选派多名业务骨干外出进修学习,学科发展、生产业务水平和检验能力都得到全面提升。河北以岭医院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围绕心系、脑系、肺系、内分泌代谢、神经肌病等五大系统疾病研究方向,创新发展络病理论体系,形成多学科交叉的高层次人才团队,提升科研平台综合研发实力,促进中医药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学科进步和创新成果转化应用。
下一步我委将持续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培育壮大中医药人才队伍,提升中医药科研能力,加强中医优势专科建设,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和作用,促进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会同市教育局不断推动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在部分中小学试点建设“东垣班”,帮助青少年提升健康素养,养成健康的行为方式和生活习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传承和发展。配合市园林局在公园广场的提升建设中,加强对中医药文化历史资源的结合,融入更多的中医药文化元素,确保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加强城市公园广场的文化功能,展示中医药魅力,为市民游客了解中医药知识和文化提供更多便利。配合文旅部门进一步丰富东垣遗址公园文化建设,打造东垣文化品牌。
再次感谢您对我市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欢迎再提宝贵意见!